亚洲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报告
国际影响力投资机构Thomas Lloyd发布亚洲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报告,通过分析亚洲经济与碳排放变化,得到当前亚洲经济发展的碳成本情况,并对后续减排及净零转型提出建议。
Thomas Lloyd认为,自198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增长了近1倍,各国已在巴黎协定上普遍同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。尽管全球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正在放缓,但碳排放的不平衡情况使得一些地区需要加快能源转型,以便达成净零转型目标。
相关阅读: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亚洲净零转型债券市场报告
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衡量
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不平衡情况,仅仅从绝对数值的角度分析存在误差,因此报告采用了单位GDP碳排放成本作为衡量指标。
1980年全球GDP为11.42万亿美元,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95亿吨,单位GDP碳排放成本为17.35亿吨每万亿GDP。1990年这一指标已降低至9.6亿吨每万亿GDP,2000年继续减至7.4717.35亿吨每万亿GDP,当前全球平均单位GDP排放成本为3.82亿吨每万亿GDP。
整体来看全球经济自1980年以来增长了近9倍,同时全球人口数增长了75%,单位GDP碳排放成本下降了80%。
亚洲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现状
自1980年以来全球人口从44.6亿增长至78.7亿,其中三分之二的增长发生在亚洲。亚洲人口从26.5亿增长至46.8亿,占世界总量的60%。亚洲人口平均寿命已经从1950年的41岁增长至74岁,取得了直观的经济发展成果。
在经济增长的同时,亚洲地区的单位GDP碳排放成本虽然也逐渐下降,但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。当前欧美国家碳排放量下降明显,例如英国已达到60年以来最低的碳排放水平,美国已达到35年以来最低的碳排放水平,但亚洲国家的情况仍相反。
198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95亿吨,其中八个主要的亚洲国家约占总量的10%。当前这些国家的碳排放量已占全球总量的45%,且高于全球单位GDP碳排放成本(3.82亿吨每万亿美元GDP)和欧洲国家的平均排放成本(1.32亿吨每万亿GDP)。从具体数值看,亚洲国家的单位GDP碳排放成本介于5-8.5亿吨每万亿GDP。
亚洲能源转型的建议
尽管亚洲人口增长与城市化进程仍在推动碳排放增加,但减少碳足迹已经成为亚洲各国的共识。报告认为,亚洲能源转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- 投资气候基础设施和可再生能源项目。亚洲地区的碳排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,与制造业发展直接相关,但也受制于陈旧的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。加大气候基础设施投资并发展可再生能源,可以为新兴市场经济体提供脱碳的基础;
- 加强技术创新以提高能源效率。欧美地区通过制造业外包(Offshore)的方式降低了碳排放的绝对水平,但在亚洲地区的生产过程中仍无法避免。亚洲地区可以加强技术创新,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,从而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成本;
参考链接:
引用请注明信息来源:TodayES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