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农食系统气候转型报告
气候债券倡议组织(Climate Bonds Initiative,简称CBI)发布中国农食系统气候转型报告,旨在分析如何推动中国农食系统的转型,并提出政策建议。
气候债券倡议组织认为农食系统实现气候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,目前全球气候资金仅有4.3%投向农食系统,是融资需求的七分之一。此外,农食系统存在大量中小企业和农户,如何兼顾这些群体的利益,实现公正转型也是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。
相关阅读: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可持续粮食生产报告
中国农食系统气候转型背景
农食系统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,农食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三分之一,与多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(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)相关。中国农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超过19亿吨二氧化碳,随着未来人类对食物与营养需求的增长,排放量可能继续增加。预计2050年农食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长30%至40%,从而导致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加明显,并直接影响农食系统的生产和消费。
农食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较高,当气候变化产生导致气象灾害发生时,都会影响农食系统的稳定性。研究数据显示气候变化造成全球三分之一的农作物产量发生变化,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,2050年气候变化可能使全球粮食产量降低5%至30%。气候变化还会影响农食系统供应链,2008年至2018年中国因极端天气造成的农业损失超过9700亿人民币。因此增强农食系统韧性,抵御气候变化影响是必要的。
中国农食系统与转型金融
2030年之前全球农食系统每年需要3500亿美元才能实现气候转型目标,而每年投向农食系统的资金为285亿美元。开发金融机构(125亿美元)、政府(95亿美元)和风险投资(23亿美元)占比较高,投资形式主要为债券(127亿美元)、赠款(108亿美元)和项目股权(9亿美元)。中国农食系统的资金需求约占全球总需求的20%,因此存在较大资金缺口。
农食系统气候转型的难度在于其行业特点,例如投资周期长、回报不确定性高,导致风险收益特征无法吸引较多投资者参与。较高的融资成本削弱了农食系统进行气候转型的能力,转型金融可能是填补融资缺口的重要工具。转型金融支持尚未实现绿色但具有明确转型计划的企业和项目,以便支持净零转型,这正符合农食系统的特征。中国人民银行(People’s Bank of China)正在制定中国转型金融标准,农业已经被纳入首批重点行业。
中国农食系统气候转型建议
气候债券倡议组织认为,中国农食系统气候转型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:
- 加强气候信息披露:金融机构需要了解农食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,以便评估转型能力,因此农食系统需要披露更多信息。在A股上市的187家农食企业中,只有41%披露了ESG报告,其中只有4%披露了温室气体排放指标,而A股整体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指标的比例为12%。因此农食系统需要完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,提高信息披露能力;
- 制定气候转型计划:作为转型主体,农食系统需要制定企业层面或者项目层面的气候转型计划,以便确保转型活动能够产生效益。缺乏可信的转型计划可能会增加融资难度,使投资者无法评估转型融资机会。农食系统的转型计划应当涵盖短期、中期和长期的转型目标、转型路径、投资计划以及公正转型评估机制;
- 提高政策支持力度:农食系统自身特点需要监管机构制定支持政策,例如将农业补贴与气候目标结合,提供支持农业的金融工具,以及加强转型政策与普惠金融政策的协同效应。监管机构还可以考虑为农食系统的公共转型活动提供背书,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这一领域;
参考链接:
引用请注明信息来源:TodayESG
Financing the Climate Transition in China’s Agri-food Systems